爱电竞介绍

人民币美元同步贬值!关税战背后的阳谋,普通人钱包正在被收割

发布日期:2025-07-25 02:05    点击次数:72

2025年7月16日,外汇市场出现诡异一幕:美元指数升至98.6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却同步贬至7.1851。 这不是巧合,而是中美金融博弈的新战场,双方都在主动让货币贬值,但目标截然不同。

美国表面高举“强势美元”大旗,实际通过关税施压人民币贬值。 4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后,人民币对非美货币加速贬值:对欧元、日元贬值6%,对英镑、加元贬值3%。

这种操作让美国能以更低价格囤积全球资源。 例如,美元走强时,美国进口一桶原油的成本下降15%,而中国需多付12%的人民币。

中国央行则顺势引导人民币有序贬值。 7月16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7.1526,但离岸汇率(CNH)跌至7.1851,境内外价差扩大至40基点。

这相当于给出口企业“变相打折”:一双标价100欧元的中国运动鞋,因人民币对欧元贬值10%,欧洲客户实际只需支付90欧元。

贬值背后是赤裸裸的债务博弈。 美国34万亿美元国债年利息超1万亿美元,若中国抛售5000亿美债,可能将美债收益率推高至5%,直接引爆美国融资成本危机。 而人民币贬值可稀释中国持有的7700亿美元外债压力,但代价是输入性通胀,国内汽油价格两个月涨了18%,奶粉涨价23%。

这场货币战已波及普通人生活。 深圳某电子厂进口的芯片成本上涨15%,最终转嫁给消费者:手机均价提高300元;留学生一年学费多付2.8万元;上海市民疯狂囤积黄金,金店销量同比暴涨30%。

美元霸权的金融武器正在扭曲全球定价。 SWIFT系统垄断80%国际贸易结算,使美元实际购买力被高估40%。 中国制造业成本仅为美国65%,但国际油价仍以美元定价,上海原油期货仅占全球交易量12%。

新兴市场国家正用本币结算反击。 2023年巴西与中国贸易直接使用雷亚尔和人民币;伊拉克央行允许对华贸易人民币结算;俄罗斯建立SPFS系统替代SWIFT。 这些动作使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从71%降至58.8%,创25年新低。

中国试图重构“资源-货币”挂钩体系。 印尼雅万高铁90%合同以人民币结算;稀土出口(中国控制全球80%产能)绑定人民币定价;数字人民币完成首笔跨境石油交易。 但这些举措仍难撼动美元主导地位,境外投资者仅持有中国股市2.1%、债市3.5%的份额。

企业被迫加入汇率生存战。 浙江某纺织厂用远期合约锁定6个月汇率,对冲7.3%的汇损;比亚迪在泰国建厂,本地化生产规避人民币波动;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要求欧洲客户用欧元结算,减少美元中转损失。

这场货币战争的残酷性在于,美国用关税和汇率收割全球资源,中国以贬值保住出口岗位,而普通人用工资和储蓄承受通胀代价。 当大国把货币变成武器时,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上一篇:电力市场如何打破“省界”?跨区交易机制全解析
下一篇:尚纬股份因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件等违规行为被上海证券交易所采取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