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退休金差距大,主管部门怎么破局?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已覆盖超10亿人,却仍有一群特殊的"中人"群体困在政策交叉地带。他们是1997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但改革时尚未退休的职工。截至2025年初,全国"中人"群体约有6000万人,他们的退休金收入与同岗位的老人和新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有的月均差额甚至达1500元以上。
养老金待遇差距是困扰"中人"群体多年的痛点。以北京某事业单位李先生为例,他1995年参加工作,2023年退休时计算的养老金比同单位提前两年退休的老同事少了近1200元,而比他晚入职的新同事退休后预计又将低600元左右。全国各地"中人"反映的待遇差距不一,差距率在15%至35%之间,形成了"新人不如老人,中人不如新人"的尴尬局面。
"中人"待遇差距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2024年人社部的一项研究指出,这一问题源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统收统支向部分积累制的过渡。旧制度下,退休金由国家全额负担;新制度要求职工个人缴费并建立个人账户。"中人"既没享受到旧制度的全额保障,又因缴费年限不足难以在新制度中获得充分积累,成为改革的"夹心层"。
数据显示,这一群体的规模不容忽视。2025年初人社部统计数据表明,全国"中人"总数约6000万,占退休人员总数的28.3%。随着这批人陆续退休,养老金差距问题日益凸显。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解决"中人"养老金待遇差距的提案增长了43%,成为民生热点。
地区差异更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广东等,通过地方财政补贴部分缓解了差距,"中人"退休金差距率控制在10%-15%左右;而财政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差距率高达30%-35%。2024年第四季度的一项涉及27个省份的调查显示,仅有8个省份出台了针对"中人"的专项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从每月100元到500元不等。
社会公平的实现是养老金制度的核心目标。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张教授在2025年初发表的研究指出,养老金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公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24年底的报告同样强调,同工同酬、同岗同待遇应成为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各地探索的解决方案值得关注。2024年,浙江省率先实施"中人"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将差距率控制在10%以内;江苏省设立了"中人"养老金过渡基金,累计投入243亿元,惠及392万"中人";重庆市则通过增加"中人"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使"中人"退休金增长了平均17.3%。这些地方经验为全国性解决方案提供了借鉴。
解决"中人"养老金差距需要多措并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2025年3月发布的政策建议包括:设立专项过渡金,弥补"中人"的养老金差距;建立养老金定期调整机制,逐步缩小各群体待遇差距;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增加"中人"群体的养老保障渠道。财政部专家估算,解决全国"中人"养老金差距问题,每年需要增加财政投入约2800亿元。
财政压力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挑战。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养老金支出已达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而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速仅为8.3%。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教授认为,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加剧将进一步加大养老金支付压力,205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达到1:1.8,远高于当前的1:5.2。
社会各界对解决"中人"养老金问题有不同看法。企业界人士担忧增加企业社保负担可能影响经济活力;部分学者主张通过延迟退休年龄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缓解养老金压力;而"中人"群体则期待更直接的政策补偿。2024年一项覆盖6万名"中人"的问卷调查显示,93.7%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提高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解决问题。
法律保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审议的《社会保险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明确提出"保障各类人员养老待遇公平"的原则。专家预计,该法案2025年下半年正式实施后,将为解决"中人"养老金差距提供法律依据。
国际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养老金制度改革中,为过渡期人员设立了25年的待遇补偿期;德国则采用"名义账户制",保证了养老金改革过程中各群体待遇的相对公平。我国可吸收这些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制定解决方案。
"中人"养老金问题关乎数千万人的福祉。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2025年初的预测显示,未来5年将有约2800万"中人"陆续退休,如不及时解决待遇差距问题,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在2025年5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统一的"中人"养老金调整方案,预计年内出台。
公众参与是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力量。"中人"群体应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积极参与政策讨论。同时,全社会应关注这一问题,形成解决养老金差距的共识。国务院参事室2024年底的研究报告指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从宏观角度看,解决"中人"养老金差距问题是完善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人社部2025年发布的《"十五五"社会保障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届时各类人群的养老待遇差距将显著缩小。
解决"中人"养老金差距,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更是社会公平问题。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我们既要正视历史原因造成的养老金差距,也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化,逐步实现各类人员养老待遇的相对公平。在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乎数千万"中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建设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
养老无小事,你我皆"中人"。当下,许多90后已工作超过10年,未来他们也将面临制度变革带来的养老金计算挑战。解决好今天的"中人"问题,就是解决明天的你我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