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佐直飞北京!北约后院一声巨响,冯德莱恩的算盘碎了
就在整个欧洲政坛都在诺曼底海滩上演“历史大片”,集体对东方战场的记忆“格式化”时,一个巴掌大的小国总理,直接撕掉了剧本。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成了北约和欧盟唯一一个飞往北京,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领导人。
动身前,他扔下了一句让布鲁塞尔和华盛顿集体沉默的话:“二战牺牲最惨重的,是苏联和中国。”
这句话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冯德莱恩们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民主对抗威权”的宏大叙事时,菲佐用最朴素的历史常识,戳破了这层皇帝的新衣。一边是欧洲政客们在镁光灯下摆拍,纪念诺曼底登陆;另一边,是对中国战场上三千五百万军民的伤亡,选择性失明。
这种“选择性记忆”,正是西方维持其道德高地的核心技术。他们可以大谈俄罗斯的“侵略原罪”,却绝口不提北约五次东扩如何将战火推到莫斯科门口。他们可以为乌克兰输送千亿武器,却对是谁用血肉之躯拖住了日本关东军,让苏联得以抽调远东兵力保卫莫斯科,闭口不言。
菲佐的北京之行,就是对这套双标话术最彻底的颠覆。当他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鞠躬时,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宣言。它宣告了一个东欧国家,拒绝再为华盛顿编织的“自由主义神话”缴纳“智商税”。
这盘棋,菲佐看得很清楚。
他2023年上任第一天,就干脆利落地叫停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公开踩了北约东扩的红线。如今,他更是用行动在投票。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声嘶力竭地叫嚣要与中国“脱钩断链”时,菲佐却带着斯洛伐克最大规模的企业家代表团,涌向了中国市场。
更有意思的是对比。德国总理朔尔茨,前脚在北京小心翼翼地谈着“去风险”,姿态扭捏;后脚,菲佐直接对着欧盟的对华电动车关税政策开炮,怒斥这是“经济自杀”,是“自断手脚”。
一个“去风险”,一个“拥抱机会”,高下立判。朔尔茨代表的是想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却又不敢得罪华盛顿的老欧洲的窘境。而菲佐,则代表了那些被大国博弈压得喘不过气,决心要为自己国家寻找生路的新兴力量的觉醒。
菲佐的外交转向,绝非一时冲动,背后是冷冰冰的战略考量。
第一层,是历史的基因。斯洛伐克曾被苏联红军从纳粹铁蹄下解放,这段集体记忆,让他们比隔着英吉利海峡的英国人、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更清楚谁才是当年反法西斯战争的真正中流砥柱。历史,塑造了他们看待世界的基本视角。
第二层,是地缘经济的命脉。当北约在波兰集结十万大军,渲染“中俄威胁论”的时候,菲佐政府在做什么?他们在悄悄升级与中国的中欧班列合作。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后更显其战略价值的南线通道,正是打破美国苦心经营的“陆权封锁”的一枚关键棋子。
一边是华盛顿画出的意识形态铁幕,一边是真金白银的经济大动脉。选哪边,对斯洛伐克这样的小国来说,答案不言而喻。
菲佐这一趟北京之行,与其说是对80年前历史的致敬,不如说是对未来80年的精准押注。他赌的,是美国主导的单极霸权正在瓦解,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新秩序必然到来。而在这个新秩序中,中国将是不可或缺的一极。
他那句“世界新秩序必须有多极化的中国”,才是真正的核心。
历史从不撒谎,但政客会。当西方精英们还在阵营对抗的旧梦里不愿醒来时,像菲佐这样的“异类”只会越来越多。他们正在用独立自主的外交,找回被大国碾碎的国家尊严。
菲佐的飞机降落在北京,是给所有还在犹豫观望的国家,打了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