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泽连斯基筹划暂停战事,俄方亦愿有条件让步,最终局势或将揭晓

发布日期:2025-10-09 04:18    点击次数:64

——【·开场白·】——

关于泽连斯基打算停战的表态,两天之后,拉夫罗夫也有了回应。他都说了啥呢?更关键的是,他的说话里透露出了啥样的信号呢?

——【·和平信号背后隐藏的博弈套路·】——

9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上说乌克兰已经准备好停火了。没想到,仅仅过了两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在国内电视里表示,俄方愿意在保护自己利益的基础上,找个折中的办法。

这两天的回应真是戏剧性十足,立即引起国际社会对俄乌局势走向的高度关注。不过,就在双方都表达出和平的姿态时,9月20日凌晨,乌克兰首都基辅遭遇了俄军发射的40枚导弹和580架无人机的猛烈攻击,导致至少3人丧命,数十人受伤。这种边谈边打的局面,也反映出俄乌冲突背后的复杂现实。

泽连斯基提出的停火建议并非偶然出现。自从2025年5月,俄乌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展开三年来首次直面对话之后,两边就停火条件的争执不断升级。那次谈判时,俄方要求乌克兰必须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个地区撤军才能继续谈判,而乌方则坚持要实现30天的全面无条件停火。

泽连斯基再次提起停火这事儿,正赶上乌军在扎波罗热打得有点卡壳,西方对乌的军事援助也逐渐减弱,效果不怎么明显。而俄罗斯的回应也挺耐人寻味的。拉夫罗夫在表达愿意妥协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俄方利益和安全”是谈判的底线。

这跟普京之前说的“乌军撤出四个地区就能停火”的立场是一脉相承的。要注意的是,俄罗斯在9月17日刚刚完成了“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的实际演练,显示出“军事威慑+政治谈判”这套组合拳,明显看出俄方在谈判桌上的态度是挺强硬的。

——【·停火条件中的结构性矛盾·】——

俄乌两边对和平的看法差异挺大。乌克兰希望的是“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全面停火”,把它作为以后谈判的基础;而俄罗斯坚持“先解决领土问题再谈停火”,他们的重点在于乌克兰要承认克里米亚的归属,东部四州实现“高度自治”,以及乌克兰保持永远中立的状态。

到了2025年5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谈判是,这些分歧可就暴露得挺明显了。俄方代表梅金斯基直截了当地说了,要是不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俄罗斯就会继续扩大军事行动的区域。

其实,根本上的分歧还在于安全体系的调整。乌克兰希望加入北约,这样能得到集体保障,但俄罗斯则坚持要打造一个不包括北约东扩的“欧洲安全新格局”。

——【·战局实际限制·】——

虽然双方都发出了和平的信号,但战场局势依旧僵持不下。在顿涅茨克方向,俄军在9月8日夺取了重要战略点新赫罗迪夫卡,距离乌军的后勤中心波克罗夫斯克只有19公里,这让乌军在顿巴斯的防线危在旦夕,可能会被撕开一个缺口。

在扎波罗热一线,乌军动用了三之旅的兵力展开反击,可在俄军的“柳叶刀”无人机和T-90M坦克联合作战下,行动推进得并不顺利,伤亡也很惨重。军事行动的升级与谈判的步伐竟然保持着诡异的同步。

在9月20日对基辅的空袭中,俄军首次大规模启用了“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和“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的组合攻击手法,这招意在打乱乌克兰的防空体系和指挥控制中心。

这段时间,乌克兰也没闲着,加紧对俄本土的无人机骚扰行动。9月23日,乌军空降队伍突破了俄库尔斯克州的边界,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应。这样的“打打闹闹促和平”的手段,让协议达成变得愞愞之遥。

外界力量的介入对俄乌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在9月18日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5亿美元的“海马斯”火箭弹跟“爱国者”防空系统,这种“援助+调解”的双重身份,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欧盟在9月20日展开了第九轮对俄制裁,重点锁定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和能源出口,不过德国等一些成员国对此持比较保守的态度,不太愿意扩大制裁规模。国际组织的调解工作效果也不算太明显。

国际原子能机构多次敦促保护扎波罗热核电站,可是,9月16日这个设施又遭遇了炮击,安全状况已经到了“临界点”。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贯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积极推动搭建多边对话平台。

两边的战斗力都在不断消耗,快到极限了——乌克兰面临着人口外流和经济崩盘的危机,而俄罗斯也承受着国际制裁和兵力短缺的压力。全球各国对这场持续的冲突渐渐失去了耐心,联合国大会已经连续三次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了呼吁停火的决议。

——【·总结·】——

在这样的情况下,靠“分阶段停火加上多方面的安全保障”来实现和平,也许是唯一可能行得通的办法。只是,和平的希望还很远,还需等待更长的时间。

这样针锋相对的态度,表明俄乌冲突还会在“战争、谈判、再战”的轮回中反复循环。在这场没有硝烟却牵动人心的持久战里,真正吃亏的,还是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平民,以及被地缘政治牵着走的普通百姓。



上一篇:会谈结束:中方首次松口,特朗普发文庆祝
下一篇:189名核专家名单曝光!伊朗闯入以色列‘核心脏’,中东谍战出现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