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刘亦菲互相晒娃?这是什么宝妈交流会现场
终于破案了,原来现代人喜欢浑身挂叮了咣铛配饰是血脉觉醒了!
最近甘肃博物馆有件文物爆红互联网——2000年前的可爱娃衣👇
图片
图片
此萌物一出太让网友共鸣了,给娃买漂亮衣服竟也是我国优秀传统。
图片
现在无论明星还是普通人都特别喜欢随身挂个娃娃,旅行要带娃打卡,吃饭要给娃拍照,还要给娃准备各种各样的衣服换装。
就连杨幂、刘亦菲也逃不过娃的诱惑,总要不经意晒一下👇
ps.喜欢出门带娃的姐妹也可以在评论区晒一晒呀。
图片
以至于出现江湖传言,没有labubu说明这个明星不够火。
图片
对随身配饰这么上头也算是“祖传现象”了,具体表现就是现代人挂玩偶小卡,老祖宗挂玉佩香囊。
图片
But,论挂东西,老祖宗的配饰才是玩得又贵又花。
比如我国曾出土了五只黄金小猫爪,大小跟指甲盖差不多,它们来自2700多年前的东周。
考古学家推测当时是用穿绳将它们挂在腰间。
图片
东周黄金猫爪 图片来源@丘樊山人
网友看后直接拍板,现在流行的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
图片
今天我就来盘盘老祖宗有多会挂配饰。明星们大秀特秀的贵圈“身份证”,原来都是祖宗玩剩下的👇
又贵又花
老祖宗随身配饰大赏
从品类上讲,老祖宗的配饰就注定比现代人金贵,常见的有三大类:香囊、玉佩和剑。
图片
图片来源@西园雅集&moomoo
古人佩戴香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不过老祖宗带香囊不是因为它好看,而是这玩意儿能辟邪。
先秦时人们就发现香气可以辟秽,蕙、兰、艾草等可以驱避蚊虫、祛除污秽之气,预防疾病,所以就把它们装在一个小布包里随身携带。
这个理由别说放在古代,就算放在现代谁能不心动。
图片
到了汉代,随着丝绸之路开通,檀香、沉香、乳香等名贵香料开始从异域传入。
香料越来越丰富,香囊也越来越炫技,到了唐代还出现了鎏金香囊。
图片
图片来源@博物胶囊
更绝的是这类香囊内部的持平环类似现代陀螺仪原理,可以让香囊一直保持水平,防止香灰洒落,堪称古代黑科技👍
图片
还有玉镂雕香囊👇
图片
清·青白玉镂雕莲花纹香囊 图片来源@西园雅集
金丝香囊👇
图片
图片来源@江淌淌
普通百姓用不起上面那些贵重的材料,也会用花样繁多的刺绣来装饰香囊👇
图片
宋代香包 图片来源@一山春色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香佩疗法」可治疗疾病,民间流行的五毒香囊用于特定节令驱邪。
集实用、节俗与装饰于一体的用途,让香囊在古代是当之无愧的国民配饰,连皇帝吉服带上都要挂满香囊。
图片
《甄嬛传》中大胖橘的吉服带上有一圈香囊,网友调侃他是为了遮住老人味儿😂
与香囊相比,玉佩的造型更加丰富。
在祭祀中用来当礼器的有琮、璧、圭、琥、璜、璋👇
图片
图片来源@一席之地
日常佩戴的装饰性玉佩有完全闭合的环;
图片
西汉螭虎纹玉佩 图片来源@Jelly在看展
以及更接近当今玉饰品的牌。
图片
永寿宫旧藏翠玉佩 图片来源@佩然君
在佩戴时,古人还喜欢在玉佩上打各种各样的花式绳结。
图片
剑是非常优雅的冷兵器。
其形制修长匀称,超越了一般的杀伐之器,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配饰。
图片
越王勾践剑 图片来源@爱吃苏打饼干
在古代女子佩剑也是一种风尚。佩剑可以彰显门第的高贵、家族的尚武精神,也能展现一种英姿飒爽的审美取向。
图片
《仕女图册》
佩剑主要分两种:一种真能实战,一种纯为装饰。
能实战的佩剑以青铜、钢铁打造,能兼顾锋利与美观。
图片
青铜错金银剑 图片来源@汉唐山房
我国还出土过一把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剑柄是带金丝的水晶,上面还镶嵌着绿松石。
搭配着氧化后呈蓝绿色的青铜剑身,看起来非常梦幻。
图片
战国青铜剑 图片来源@穿山风先森
春秋的金柄铁剑就是我国出土的最华丽的古剑之一。
剑柄用黄金浇铸而成,以相互交错相连的蟠虺纹和饕餮纹装饰,并镶嵌有珍贵的绿松石。
图片
春秋金柄铁剑 图片来源@东方灵玉
装饰型的常为玉制佩剑。
玉的硬度很高,但非常脆。用它制成的剑身受到一定的冲击力后会立刻断裂,根本无法与青铜或钢铁兵器抗衡。
作为随身配饰,玉剑的体量也更小巧。
图片
唐代和田玉剑
随身配饰也是一种人设管理
古人挂配饰还为了彰显自己,如同定制版「社交名片」。
像香囊这种国民配饰也能通过材质、工艺、味道彰显佩戴者的社会地位和审美。
图片
《国色芳华》中,男女主身份地位不同,香囊也有很大差异
玉佩在出现时就是贵族阶级的身份象征,如何使用也有严格的礼制要求。
很多贵族带的玉佩不是一块,而是一套。
图片
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六节龙凤玉挂饰
图片来源@尚古巡珍
从商周时期开始,用来规范礼仪的玉佩常由多件不同玉器串联成一整套佩饰,也就是组佩。
行走时组佩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还用来规范步态,显示贵族的威仪,即所谓「鸣玉而行」,也算是走路自带bgm。
图片
到了唐宋时期,成组的玉佩进一步衍生出「禁步」这一新形式。
“以玉作佩系之,行步声谬然,曰禁步。”
图片
禁步声响均匀有节也被视为有教养的体现,人们还能通过禁步声响判断身份。
质量上乘、尺寸较大的玉片更厚实,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悠长、沉稳。
反之,玉质普通、尺寸较小发出的声音轻浅、短促。
是真贵族还是假贵族,光靠听走路声音就能判断出来。
图片
南越王组玉佩 图片来源@令狐小冲
配饰也能判断一个人所属的圈子。
现代人能通过玩偶、小卡判断对方的爱好,古人也能从佩剑判断对方的「门派」。
不过,门派是武侠小说构建的概念,现实中剑的形态体现的主要是地缘特征和时代风格。
图片
比如明代有一把错金银兽吞剑,剑柄上硕大的神兽是藏族的支巴扎,也就是饕餮,剑身是传统的汉地式样。
在藏族,支巴扎是守护神,大量出现在建筑和配饰当中。专家推测这把剑应是汉地定制赠送藏地贵族的。
图片
图片来源@悦香雅集
配饰最重要的一点是能满足情绪价值,这在古今异曲同工。
像大辽公主的随身玉佩就很萌,五只吉祥又可爱的小动物👇
图片
动物形玉佩 图片来源@湖苑洪舟
古人常带的双钱结型玉佩也是为了好事成双的好兆头。
图片
图源水印
象征谦逊与风骨的竹子也是古人配饰上经常出现的元素。
图片
现代人对配饰的痴迷不光是血脉觉醒,更算是延续了老祖宗身上那种有爱好、有追求的活人感。
屈原“纫秋兰以为佩”,他挂的不只是香草,更是孤高芳洁的品性。
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他佩的也不只是剑,还有一腔仗剑走天涯的豪情与不羁。
图片
佩玉、悬囊、携剑从来都不只是装饰,也是性情的外显、志趣的宣言。
这份将情感寄托于方寸之物的默契跨越古今,是我们共通的精神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