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基层干部的辞职信,写满了心酸无奈

发布日期:2025-08-11 15:01    点击次数:153

镇政府的打印机吐出第三遍辞职信时,周明远的指尖在 “恳请批准” 四个字上洇出深色的水痕。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得满地都是,像他这三年来没写完的民情日记,每一页都记着张家的低保、李家的宅基地,最后却总要在末尾画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周书记,东河村的老王又来闹了。” 扶贫专干小张的声音带着哭腔,手里的报表被揉得像团咸菜。周明远捏着辞职信的手猛地收紧,纸页边缘割得掌心发疼 —— 上周暴雨冲垮了老王的鸡棚,上报的救灾款至今没下来,老人抱着死去的土鸡在镇政府门口跪了整整一上午。

抽屉最深处藏着三样东西:张被汗水浸透的驻村干部考核表,优秀等次的红章旁写着 “连续驻村 287 天”;个掉漆的搪瓷杯,印着 “为人民服务” 的字样,是刚报到时老书记送的;还有张全家福,女儿的笑脸被塑封膜护着,却还是挡不住边角的磨损 —— 这是他三年来唯一一次回家拍的照片。

辞职信的开头改了七遍。第一版写 “能力有限,难当重任”,被自己划掉;第二版写 “家庭困难,需尽孝道”,又觉得太矫情;直到第七版,他才写下:“吾本布衣,误入仕途,三年来,上愧组织信任,下负百姓期盼……” 笔尖在 “百姓” 二字上顿了顿,想起东河村的贫困户们,每次去走访都往他包里塞红薯,说 “周书记,这是自己种的”。

去年抗旱的时候,他带着村民在山坳里挖井,铁锹磨破了八双胶鞋,终于见了水。可水利局的验收报告说 “不符合饮用标准”,拨款迟迟不到位。有天夜里,他蹲在井边抽烟,看见老王偷偷往井里撒明矾,浑浊的泥水慢慢变清,老人说:“周书记,咱们老百姓不挑。” 那口井后来成了他的心病,每次路过都要掬起一捧水,总觉得有股涩味。

最让他熬不住的是无休止的迎检。上个月的脱贫攻坚验收,他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把全村的档案重新整理了一遍,却还是被指出 “资料不够规范”。督导组的年轻干部用红笔在 “帮扶措施” 栏打了叉:“写‘帮贫困户卖核桃’太笼统,要写‘帮助销售核桃共计 237 斤,增收 4740 元’。” 周明远看着窗外正在晒核桃的老人,突然觉得那些饱满的果实,都变成了冰冷的数字。

妻子的电话在口袋里震动,屏幕上跳出女儿的笑脸。上周视频时,小姑娘举着满分的试卷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教我做算术?” 他当时正蹲在玉米地里统计受灾面积,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只能说 “快了,快了”。挂了电话,他蹲在地里哭了很久,玉米叶割得脸颊生疼。

辞职信写到中间,突然听见走廊里的争吵声。是民政办的老李在跟人吵架,因为给低保户调整补助标准的事。“上面说要精准识别,可王大娘的病历本都磨烂了,怎么证明她丧失劳动能力?” 老李的声音越来越高,“难道要让她去做个 CT?她连去县城的车费都没有!” 周明远握着笔的手开始发抖,想起自己抽屉里那份王大娘的申请,已经压了半个月。

三年前刚到镇里时,他在党员大会上说:“我要让每个贫困户都过上好日子。” 台下的老书记笑着说:“小周,基层工作就像种庄稼,急不得。” 现在老书记已经退休,临走前塞给他个布包,里面是双布鞋,说 “跑路多,费鞋”。这双鞋他穿了不到半年,鞋底就磨出了洞。

辞职信的结尾写得格外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这八个字写了又划,划了又写。窗外传来消防车的警笛声,是西沟村的老王家着火了 —— 上周刚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还没来得及动工。周明远抓起外套就往外跑,辞职信被风吹到地上,页脚的 “2023 年 10 月 17 日” 在阳光下泛着白。

赶到西沟村时,火苗已经窜上了屋顶。老王抱着瘫痪的老伴蹲在地上哭,周明远冲进去把户口本、存折抢了出来,火苗燎焦了他的头发。村民们递来的水桶里漂着菜叶,他却突然想起救灾款的审批单,还躺在县财政局的抽屉里,理由是 “手续不全”。

消防车开走时,天已经黑了。周明远坐在废墟上,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辞职信。月光照亮了其中一段:“吾曾见老者跪于风雪,稚子哭于荒野,欲救之而力不足。三年来,报表堆成山,会议开不完,却不知何时能为百姓做件实事……” 远处传来狗叫声,像在应和他的叹息。

回到镇政府时,小张递来份文件,是县组织部的调令,要他去县委办当副主任。“周书记,恭喜您啊!” 小姑娘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周明远却把调令和辞职信放在一起,突然想起刚报到那天,老书记说的另一句话:“有时候,守住良心比往上走更重要。”

他在辞职信的最后添了一句:“若有来生,愿为耕者,种三分地,养两头牛,不复入此门。” 然后把信折成方块,塞进信封。窗外的梧桐叶还在落,像一场下不完的雨,把整个院子都染成了金黄。

第二天一早,周明远没有去县委办报到。他背着简单的行李,先去了东河村,帮老王重建鸡棚;又去了西沟村,帮老王家申请临时救助。路过镇政府门口时,他看见自己的辞职信贴在公示栏上,被秋风卷得哗哗作响,像在诉说着什么。

有人说他傻,放着好前程不要;有人说他不负责任,丢下一堆烂摊子。周明远却只是笑了笑,他知道,自己只是做了个选择 —— 一个让自己夜里能睡安稳觉的选择。

周明远离开镇政府后,并没有像辞职信里写的那样去当耕者。他在县城租了个小房子,一边照顾生病的母亲,一边打零工维持生计。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他心里却踏实了许多。

偶尔,他会回镇里看看。东河村的老王重新建起了鸡棚,鸡棚里的鸡长得肥壮,老王见了他,总是热情地拉着他说个不停,非要留他吃饭。西沟村的老王家也搬进了新盖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温暖舒适。村民们见到他,依旧亲切地叫他 “周书记”,这让他心里暖暖的。

而镇政府里,新来的干部接过了周明远的工作。起初,他也充满热情,想要大干一番事业。但很快,他就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繁琐和压力。报表、会议、迎检,让他应接不暇。他也遇到了像老王这样的村民,面对他们的困难,他有时也感到力不从心。

有一次,新来的干部在整理文件时,看到了周明远留下的民情日记。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每个村民的情况,以及他为村民们所做的努力和遇到的困难。新来的干部看着日记,仿佛看到了周明远曾经的身影,也感受到了他当时的心酸与无奈。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尝试着像周明远那样,真正走进村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不再把工作仅仅当成任务,而是当成一种责任。渐渐地,他也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

周明远的辞职信,后来被镇政府的档案室收存起来。有人说,这封信写满了一个基层干部的心酸与无奈;也有人说,这封信反映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与复杂。但无论如何,这封信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基层干部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

日子一天天过去,周明远在县城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他偶尔会想起在镇里的日子,想起那些可爱的村民,心里既有不舍,也有欣慰。他知道,自己虽然离开了那个岗位,但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基层干部,在为百姓的幸福生活默默付出着。

而那份写满心酸无奈的辞职信,也成了周明远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它提醒着他,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同时,它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基层工作的不易,对基层干部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有许多像周明远这样的基层干部,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和委屈。他们的辞职信,或许只是众多基层故事中的一个缩影,但却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心酸与无奈,以及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坚守。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上一篇:900吨黄金背后,中国工人为何紧急撤离?5大疑问揭开马里矿场真相
下一篇:杭州下城抽淤泥污泥净化工程,共筑城市水脉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