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靠低分爆红后带货,人民日报表态:别把考场变成秀场!
导语:288分女生火了两天,全网怒了:不是你考得低,是你“卖得太狠”。
高考288分的女孩成了带货主播?人民日报删文、网友怒了:这不是爱孩子,是消费孩子!
先别急着站队,咱把事情捋清楚。
女孩高考总分288,数学22、英语30,妈妈第一时间发视频说“成绩不重要,带女儿吃自助餐”,一众网友被这份“温柔”打动,甚至连人民日报官方号都点赞转发,称“这样的母女,真好”。
但人设还没立稳,直播间就挂满了链接,母女俩开始边哭边带货。
网友一看不对劲了。
一手“低分陪读”牌打成带货翻身仗?吃相太难看了!
很多人说:不是反对母爱,而是反感用“考砸”博同情换流量,再迅速变现。
这事换到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值得反思:
考288不丢人,拿288出来赚钱才扎眼。
本来以为妈妈是在给孩子兜底,结果她在给直播兜人气。
吃的是“自助餐”,割的是“全民情绪”。
有人直接算了笔账:直播挂橱窗、带玉镯、上平台热榜,两天涨粉几十万,带货收入直接上万,靠成绩低的女儿,把整个流量链路跑通了。
这不是“母爱”,这是“商业剧本”。
人民日报删除点赞,官方媒体下场批评:“把考场变秀场,用分数换流量,是另一种伤害”
人民日报相关账号已经删除了对母女的正面内容;《北京时间》等主流媒体直接发文指出:
“家长不能把成绩当工具,平台也不能为流量纵容低俗引导。”
有人担心,这风气要是开了头,以后是不是谁成绩越差越能当网红?是不是高分考生反而没人关心,低分就能变现带货?
如果教育系统默认这样的宣传逻辑,**“不读书、拍视频就能翻身”**的幻觉,将被不断放大。
“爱孩子”是安慰,“消费孩子”才是目的
这次事件最大的悲哀在于:
孩子可能并不懂这套“炒作术”,但大人太懂了。
平台不封,舆论再吵,点击率依然飙升。
而真正埋头苦读、考了六七百分的孩子,在角落里继续刷题、背书,没有一条新闻说起他们的名字。
这不公平。但也现实。
写在最后:
考得差,不代表可以拿来卖。
一个母亲真正的体面,不在于成绩高低,而是让孩子拥有起码的尊严。
靠孩子的落榜做直播人设,不是母爱,是人设营销,是对教育、对孩子、对舆论的三重伤害。
当所有流量故事都变成“低分逆袭”,教育公平感将被一点点掏空。别忘了:真正需要被看见的,不是靠失败赚钱的人,而是那些靠努力一点点上来的孩子。
你怎么看“288分女孩直播带货”这件事?这是母爱的表达,还是赤裸裸的消费?欢迎来评论区说说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