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苏联坐拥 30 多个海外军事基地,为何如今俄罗斯只剩 2 个?差距竟如此之大!
70年代到80年代的苏联,那真的是老美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这一时期的苏联,非常强悍。甚至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双方可谓是针尖对麦芒,各自都在全球抢夺势力范围。
老美的海军力量发展较早,所以他们在海外的军事基地非常多。但苏联也不遑多让,同样在冷战时期,建立了大量海外军事基地。
为了保障这些海外军事基地的运转,苏联海军力量也获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赫鲁晓夫时期研发的核潜艇,成为苏联海外扩张的重要工具。
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已建成5艘航母、2艘核动力巡洋舰、3艘导弹巡洋舰、70艘战略核潜艇、100艘攻击型核潜艇以及100艘驱逐舰和护卫舰,这一时期也是美苏争霸的高峰阶段。
因此,单从海军力量来看,苏联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凭借这样的海军基础,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海军基地。
30多个苏联军事基地,遍布欧亚非美四大洲苏联的强大,除了体现在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核武器和最广阔的国土面积外,其在全球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忽视。
如今,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遍布世界,但当年的苏联也曾有过类似规模——尽管不及现在的美国,却足以让当时的美国感到忌惮。
巅峰时期的苏联,在海外拥有30多个军事基地,范围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
欧洲:波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均为苏联势力范围,这些地区普遍有苏联驻军;
中东:以色列、埃及、叙利亚曾获苏联支持,苏联仅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获得建立军事基地的机会;
非洲:苏联在利比亚、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厄立特里亚、刚果、安哥拉、马里等地设有军事基地;
亚洲:苏联曾扶持印度、越南、缅甸等国,并在越南金兰湾建立了其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
美洲:苏联扶持古巴、尼加拉瓜,并在这些国家设立军事基地。
可以说,苏联通过3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实现了对四大洲的覆盖,确保了其在全球各地的影响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何放弃大部分海外基地?这一做法虽令人费解,却有其合理性。苏联解体彻底击碎了俄国人的强国梦——这个曾让他们引以为傲的超级大国,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
最关键的原因是财政枯竭。
苏联经济依赖军火、粮食和资源出口,但开支却极为庞大:
扶持他国走苏联模式需巨额资金;
在各加盟国及华约国家驻军日常消耗巨大;
3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的租金、运营和设备保养费用高昂;
对外征战(如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直接拖垮了经济;
内部特权阶层的腐败和特供体系进一步加剧了财政负担。
到解体前,苏联已沦为空壳,即便变卖装备和产业也无法维持运转。
俄罗斯继承苏联遗产后,若要继续运营30多个海外基地,必须先解决资金问题。但当时俄罗斯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民生(如平价面包供应),而非维持海外基地。自身濒临崩溃时,争霸世界已毫无意义。
因此,俄罗斯果断放弃了绝大多数海外军事基地。例如越南金兰湾,1979年租给苏联,租期25年,但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便终止了续租。
俄罗斯仅保留了哪2个基地?
俄罗斯虽然放弃了苏联在海外的大多数军事基地,但有两个基地他们没有放弃。一个是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另一个是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
严格来说,实际上只有塔尔图斯港算作海外军事基地,因为塞瓦斯托波尔港原本就是苏联的地盘,对苏联而言,并不算海外军事基地。然而,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它确实属于海外军事基地。
尽管经济状况不佳,为什么俄罗斯仍然坚持保留这两个港口呢?主要是为了给这个民族留下复兴的希望。
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港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基地。苏联解体后,黑海舰队也进行了分割,但大部分资产被俄罗斯继承,乌克兰则继承了造船厂等相关产业。
由于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领土,因此俄罗斯若想让黑海舰队继续驻扎在克里米亚,就必须每年向乌克兰支付租金。
尽管租金较高,大约每年9000万美元左右,但俄罗斯一直在支付。因为克里米亚是沙俄向南扩张的重要标志,只有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俄罗斯才能在黑海地区拥有话语权,并在未来有机会重振雄风。
如果没有克里米亚,俄罗斯在黑海地区将只能扮演一个次要角色,因为他们在那里只剩下一个无关紧要的东北角。
至于塔尔图斯港,则是俄罗斯人的另一个梦想——地中海之梦。俄罗斯的海军和商船从黑海出发后就会进入地中海。如果在这个地区拥有自己的港口,他们的军舰和商船将更加安全。
塔尔图斯港是苏联在经历了一系列失败的投资项目(如以色列和埃及)后才获得的港口,因此俄罗斯格外珍视。
此外,塔尔图斯港位于地中海东岸,这里是中东资源向欧洲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济复苏后,俄罗斯的海外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 2000年以前,俄罗斯一直在经济低迷中挣扎。然而,2000年后,随着普京上台,他开始重新整合俄罗斯的资源,清除过去的寡头,并启动了一项新的经济改革。
这场改革的效果相当显著。尽管由于基础薄弱,整体经济状况似乎并未明显改善,但实际上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经济稍有起色后,普京的目光再次投向全球。恢复昔日那些军事基地的计划自然被重新提上议程。
因此,在过去几年里,俄罗斯在海外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例如,在叙利亚增加了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在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设立了军事基地,并与乌克兰争夺克里米亚的控制权。此外,在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也有其军事基地。
由此可见,在摆脱经济困境后,俄罗斯试图恢复元气。然而,在刚刚起步不久后,俄乌战争爆发,一切都不得不暂时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