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爱情不分年龄,这话在娱乐圈里也很常见,黄海冰用实力诠释了爱情与事业并重的真谛
我说真的,咱们这些吃瓜群众是不是都习惯了,只要一出点什么事,特别是和明星沾边的,那流量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哗啦啦地往外涌。就刚刚,我手机刷着刷着,又看到那个谁谁谁的破事儿,真是服了。
你说,平时大家伙儿工作生活多忙啊,为了点碎银几两,每天累得跟什么似的。结果呢,一打开手机,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明星的八卦,今天这个感情生变,明天那个事业受挫,哎哟喂,搞得我脑仁儿都疼。
其实仔细想想,有些事情压根就不值得咱们去费神。明星也是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生活。但就因为顶着“公众人物”这四个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无限放大,甚至过度解读,这公平吗?
我记得前段时间看一个节目,有个心理学教授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共情疲劳”。大概意思就是,我们长时间接触负面信息,就会感到精神疲惫,甚至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事情变得麻木。这不就跟我们现在这种“被迫”关注明星八卦的状态很像吗?
今年年初看到一份某媒体发布的数据,就统计了过去一年娱乐新闻的热度占比,具体到某某平台,娱乐内容占据了整体热搜榜单将近一半的席位。这数字看着不吓人吗?反正我当时看到是愣了一下,不是说大家不关心社会民生,而是这种流量的分配,是不是有点失衡了。
就拿这次这个事儿来说,主人公是谁我就不点名了,省得又被说是蹭热度。反正就是他以前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被扒了个底朝天,有些还是多年前的旧账,突然就又被翻出来炒了。那些个爆料的,跟侦探似的,把人家几年前去过哪里,说过什么话,都给挖了出来。
我就在想,咱们普通人谈个恋爱,分个手,有谁会把你的过去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都是往前看吗?怎么到了明星这里,就成了“黑历史”了?难道他们就不能犯错,不能成长,不能改变吗?
有些事儿确实是本人做得不对,那该批评批评,该承担责任承担责任,这没毛病。但是,那种把别人往死里踩,恨不得把你祖宗十八代都拉出来鞭尸的做法,我是真的看不下去。大家都是在地球上生活,何必呢?
之前有个历史学者写过一篇文章,讲古代舆论的形成和消解,里面提到过“三人成虎”的效应,很多时候,舆论一旦形成,真相反而不重要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得吓人,真假难辨,一句话一个截图,都能掀起惊涛骇浪。
我看到评论区里,好多人义愤填膺,好像这事儿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一样。甚至还有人开始人身攻击,用词那叫一个恶毒。我就想问一句,你们真的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吗?还是仅仅被几条断章取义的消息给带偏了?
去年有个官方协会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里面就明确提到了要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禁止编造虚假信息、炒作不良信息。我觉得这规定挺好的,但实际执行起来,好像还是有点难度,不然怎么会隔三岔五就来这么一出。
这让我想起了我妈前两天跟我抱怨,说她手机里老是推送一些没用的消息,想看点正经的都找不到。她就说,现在的人啊,都不知道在看些什么。我当时还笑着说,妈,这叫流量经济。但现在看来,这流量经济,搞得人心浮躁,真不是个好东西。
有些明星的翻车,其实也挺让人唏嘘的。他们可能在某个领域确实有过辉煌,有过高光时刻。但人无完人嘛,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犯错?有些错误是原则性的,不可原谅。有些错误,也许只是年轻气盛,走了弯路。
咱们作为看客,是不是可以多一点点宽容,少一点点苛刻?不是说要无底线地原谅,而是说,在事实没有完全水落石出之前,在没有确认所有细节之前,是不是可以稍微等等,给别人一个解释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了解真相的时间。
总不能每次都这样,一有点风吹草动,就群情激愤,恨不得把人打入十八层地狱。然后过段时间,事情反转了,或者又冒出个更大的瓜,大家又作鸟兽散,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这种循环,真的健康吗?
你说,咱们这些吃瓜群众,每天就盯着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真就这么有意思吗?
声明:个人观念点,结合其他网络信息写的,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