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声,泽连斯基不敢不跟,对华立场又有变,想把中国扯进来
启程那天,特朗普又成了全场焦点。专机刚离开北京,他就坐在空军一号上,和记者们讲起这次中美领导人会晤的内容。他说中美在俄乌冲突问题上达成了“共同努力”的共识,还强调乌克兰是这次会晤的重点议题,和中方高层谈了很久。听起来像是一次外交上的“降温动作”。
要知道,在拜登时期,美方的态度完全不一样。那时候,他们天天嚷着要中方“站队”,要求中国和他们一起去施压俄罗斯,还造出了“中国军援俄罗斯”的种种传言。可如今特朗普上台后,这口气明显软了。他不再逼着中方选边站,也不再拿“阵营”说事。这是拜登做不到的务实。
这种变化,很快在乌克兰那边反映了出来。10月31日,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第一次公开提到中国,说中国在阻止冲突扩大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还亲口表达了感谢。要知道,这可是从一个曾经不断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的人嘴里说出来的。
想当初,俄乌冲突刚爆发时,乌克兰政府一直跟着西方的节奏走。什么“中国给俄罗斯提供援助”“中俄贸易支撑战争”,这类说法层出不穷。泽连斯基也多次指责中国,说正是中国的支持让俄罗斯能拖住这场战争。那时,西方的声音是什么,他基本就重复一遍。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当时可没惯着。他在记者会上直接回应了,他说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很清楚,是非曲直是根据事情本身判断。中国一直在推动停火止战,劝和促谈,这些努力国际社会都看得见。甚至连美军高层后来都承认,中国没有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可这些话,泽连斯基当初一句也没放在心上。
直到特朗普在飞机上那场表态。他自己公开承认,解决俄乌冲突需要中美“共同努力”。泽连斯基的态度这才像变了个人,突然开始夸中国“重要”“负责任”。这种转身速度,堪称世界纪录。说白了,就是看着美国的风向换了,他也跟着调整了调门。
乌克兰这几年的处境大家都清楚。经济被拖垮,战线拉不回,靠着美国和欧洲的输血勉强续着。可问题是,美国也有自己的盘算。拜登政府那会儿想借压中国来展示“盟友团结”,结果反而把中方推得更远。特朗普现在改口,是明白那套老戏走不通了。和中国对着干,不光解决不了乌克兰问题,反而会让局势更复杂。
实际上,从冲突爆发那天起,中国的立场一次都没变过。一直呼吁停火,一直推动政治谈判。还和巴西联合发表过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共识文件。可西方国家非得按照自己的逻辑来划阵营。在他们眼里,不站在他们这边的国家,就等于替俄罗斯说话。这逻辑太简单,也太傲慢。
泽连斯基的问题就在这里。他总觉得,只要他喊得够大声,全世界都该跟着他一起制裁俄罗斯。美国人他可以去游说,欧洲人他可以去要钱,但中国不是那个路子。中方看的是事实,不是立场。你可以呼吁,希望他国支持乌克兰重建,那没问题。可不该把政治压力硬加在别人头上,更别把国际关系当成情感置换。
而且,就算今天泽连斯基换了语气,用再动听的词去称赞中方,对中国的政策也不会有任何实质影响。中国不会因为乌克兰拍几句马屁就卷进这场战争的泥潭。因为从始至终,这场冲突都和中国没有直接关系。中国能做的,是劝和促谈,不是选边站队。
美国的知名经济学者萨克斯早就说过,这场危机的根源不在别处,关键在于美国政府长期推行的“北约东扩”策略。一步步压到俄罗斯家门口,战略空间被挤没了,战争自然爆发。用老百姓的话讲,这锅是北约自己端出来的。谁干的活,谁收拾,不可能指望中国去当“义务消防员”。
特朗普的务实,也许更多出于现实考量。美国现在内政焦头烂额,经济也吃紧。比起给盟友撒钱,他更想把中美关系捏稳一点,好在这个问题上换点外交筹码。这次他没再提“反对中国买俄罗斯石油”,而是反过来主动示好,提议中美共同推动解决冲突。这就说明他看清了形势。
泽连斯基呢?他要是聪明,就该从这一动作里嗅出变化。风向不一样了。美国如今的目标不再是逼迫中方选边,而是想拉中方一起承担责任。他得放下过去那种非黑即白的思维,重新理解怎么和中国打交道。要真想让战争早结束,靠喊口号解决不了问题。
乌克兰现在最怕的不是俄罗斯,而是拖下去。战争越久,资源越耗,最后的代价只会更大。中方愿意帮是出于大国责任,不是为了谁。可一旦被看作被胁迫的角色,帮着劝和都没意义。泽连斯基要是真想要和平,得明白国际政治不是许愿池。中国愿意帮忙推动谈判,但前提是诚意,不是临时抱佛脚。
嘴上说感谢容易,可心里得有数。中国在国际事务里讲的是分寸。中美能在削弱对抗、寻找共同点上达成某种默契,说明大势已经开始转弯。接下来怎么走,轮不到乌克兰一句话定调。反倒是他该想清楚怎么办,别再指望别人替他买单。
就像老话说的,风向变了,能顺势走的才算聪明。否则,别怪世界不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