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中国刚订了4船美国大豆,美财政部长放话:别反悔,不然加税

发布日期:2025-11-22 23:25    点击次数:184

“买1200万吨大豆就像超市抢打折鸡蛋,可有人偏要抢完再指着收银员鼻子嚷:下次不许限购!”

中美这一轮拉扯从吉隆坡的空调会议室一路吵到白宫网站,吵得网友手机都烫手。10月25日,两边代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关起门谈了两天,把海事物流、造船、芬太尼、大豆、稀土这些词翻来覆去嚼得稀碎。隔天新闻出来,大家只记住一句:中国要买美国大豆了,好多好多。

美国财长贝森特30号蹦出来拍胸脯,说中国答应本季先扫1200万吨美国大豆,后面三年每年保底2500万吨。数字砸得人心口一震,相当于每天往太平洋开一艘装满大豆的巨轮。有人算了笔账,说够全国人民天天喝豆浆喝到2030年。玩笑归玩笑,超市货架上的豆油价还真往下探了一毛钱。

紧接着,白宫11月1日把磋商成果挂上网,十四行字里最扎眼的是稀土那一条:中国同意暂停10月刚收紧的出口限制,连4月那批老限制也一起打包缓一年,用普通许可证代替。消息一出,做磁铁的工厂老板群里炸锅,有人直接甩语音:“赶紧下单,省得夜长梦多。”

可热闹了不到48小时,贝森特又上电视放狠话:要是中国敢把稀土阀门再拧紧,美国就抡关税大棒。镜头前他板着脸,像班主任警告迟到的学生。网友截图做成表情包:一手拿大豆袋子,一手举棒子,配文“买不买?不买打你了哦”。

外交部毛宁3号回应得挺干脆,说磋商刚证明对话有用,威胁只会添堵。话虽短,意思清楚:少拿关税吓唬人,先把釜山共识落地再说。直播间弹幕飘过一堆“硬气”“怼得漂亮”,也有人悄悄问:那大豆还买不买?

稀土和大豆就像跷跷板两头。中国握着稀土磁石,美国攥着大豆船票。一边怕断供,一边怕断粮。吉隆坡的空调房里,双方谈的不是理想,是账本:中国要造船业别被301条款卡脖子,美国要芬太尼关税换执法合作。大豆和稀土只是摆在桌面上的筹码,谁先眨眼谁尴尬。

有人担心中国买这么多大豆会不会被“卡脖子”。其实去年美国大豆大丰收,仓库堆得满满当当,再不卖就要发霉。中国油厂也乐得捡便宜,毕竟巴西豆运费贵一截。稀土那边更微妙,全球七成产能在中国,可美国军工也得靠这口饭。两边嘴上硬,心里都算得精:真撕破脸,谁也不好过。

最搞笑的是时间差。中国刚答应缓一年,美国立马威胁“随时加税”。像极了网购刚点确认收货,卖家发来“好评返现,不返炸你店铺”。网友吐槽:说好的契约精神呢?卖家倒委屈:我只是提醒亲注意规矩。

消息一出,资本先动。大连商品交易所豆一主力合约跳涨2%,稀土永磁板块反倒绿了。散户群里画风清奇,有人问:“现在改行种大豆来得及吗?”老股民甩出一张图:美国农民开拖拉机撒种的背影,配文“兄弟,你错过了春天”。

别急着站队。看热闹不如看数据。中国一年进口大豆差不多一亿吨,2500万吨听着唬人,其实只占四分之一。稀土出口量去年十万吨出头,暂停限制不等于敞开卖,只是许可证好批一点。两边都在玩“差不多得了”的游戏,谁也不想真掀桌子。

最慌的是中间商。做稀土贸易的老李说,本来10月新规卡住一批订单,客户天天催货,现在突然放行,他反而更焦虑:“万一明年又收紧,囤货砸手里咋办?”对面做大豆进口的老王也挠头:“价格刚谈拢,汇率一波动,利润直接缩水。”普通人的烦恼,就是大佬谈判桌上的筹码。

再把镜头拉回吉隆坡。会议室里没刀光剑影,只有咖啡杯上的唇印和打印纸的沙沙声。双方代表把各自红线描成虚线,再填上“暂缓”“可谈”“视情况而定”这些模糊字眼。散会时,美方团长顺手把没吃完的榴莲酥打包,中方代表笑着递过去饭盒:“带回去给同事尝尝,马来西亚特产。”镜头外,谁还记得这场谈判被叫“新一轮”?不过是旧剧本换了群演员。

有人总结:这叫“吵架式合作”。吵得越大声,合作越紧密。想想也有道理,去年吵芯片,今年吵电动车,吵完该买还得买。就像两口子闹离婚,吵完还得一起还房贷。区别是,这回房贷用大豆和稀土还。

接下来一年很关键。稀土许可证会不会卡壳?大豆船期会不会延误?美国农场的拖拉机和中国工厂的磁钢都在等答案。老百姓更关心明天超市豆油打不打折,孩子学校的磁贴教具涨不涨价。大国博弈落在柴米油盐,才是真实的人间烟火。

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稀土和大豆的跷跷板,明年会往哪边翘?



上一篇:被裁数百人!美总统削减林务局岗位,人手告急致防火系统拉响警报
下一篇:举了白旗还不死心?11月4日,菲律宾继续玩火,不远万里,又找来一个帮手,哪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