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桌前手握筹码,导弹瞄准美军基地!伊朗领袖这招够硬
7月16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德黑兰官邸接见司法部官员时,面对镜头冷冷抛出一句话:“以色列是受美国支持的‘毒瘤’。 ”话音未落,他话锋直指美军基地:“我们在卡塔尔乌代德的打击只是开始,更重的打击随时会来。 ”
这场讲话被伊朗国家电视台全程直播。 哈梅内伊身穿黑袍,语调平静却字字如刀。 他特意提到两周前伊朗对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的导弹袭击,称那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打击”,并强调该基地是“美国在中东最敏感的军事枢纽之一”。 更让现场气氛紧绷的是他后续的警告:“若敌人再犯,美国和其他国家将承受比这更惨痛的代价。 ”
这番话绝非空谈。 就在6月23日,伊朗的导弹曾精准砸向乌代德基地的跑道和机库,浓烟覆盖了沙漠上空。 尽管美方声称“损失轻微”,但卫星图像显示多架侦察机和加油设施被毁。
而哈
梅内伊此时旧事重提,显然是想传递一个信号:伊朗的导弹不仅能打,还能打得更狠。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口中的“满手筹码”。 面对美国拉拢英法德三国设定的核谈判最后期限(8月底),哈梅内伊在镜头前扬起右手,做出一个握牌手势:“无论外交还是战场,伊朗永远不会弱势上场。 ”同日,伊朗议会立刻跟进声明,把“满足先决条件”作为重启核谈判的铁律——外长阿拉格齐早已挑明:美国必须先保证不再攻击伊朗,且必须承认伊朗的铀浓缩权利。
这些条件直戳美国痛处。 就在哈梅内伊讲话前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对外放话:“伊朗核设施已被炸毁,我们不急着谈。 ”可欧洲人坐不住了。 法国外长巴罗特紧急表态:若8月底前谈判无果,欧洲将启动“快速回弹机制”,恢复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和金融制裁。 一边是伊朗举着导弹谈条件,一边是西方捏着制裁催进度,死结越缠越紧。
回溯12天前那场腥风血雨,更能看懂哈梅内伊的底气从何而来。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战机突袭伊朗本土,炸毁核设施、刺杀科学家;6月21日,美军下场补刀,轰炸伊朗三处核基地;48小时后,伊朗的导弹飞向卡塔尔美军基地。 双方你来我往,直到6月24日才勉强停火。 在这场高强度对抗中,伊朗虽损失惨重,但哈梅内伊坚持宣称“以色列的阴谋已被挫败”——他特意提到,敌人原计划通过袭击“引发伊朗内乱、推翻现行体制”,但最终因民众团结而失败。
连战场细节都成了他的宣传素材。 议会声明中特意强调,伊朗导弹曾“突破以色列多层防空系统”,让对手“付出惨重代价”。 而以色列的“求助美国”行为,更被哈梅内伊嘲讽为“毒瘤的虚弱证明”:“若真能自卫,何必求人? ”
如今,德黑兰街头仍能看到战争痕迹,但哈梅内伊的强硬姿态丝毫未缓。司法部会议上,他要求官员“彻查以色列罪行”,同时高调赞扬民众的“抗敌精神”。这种内外同步施压的策略,与他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如出一辙:议会刚通过法案,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请求必须经伊朗国安委“一事一议”审批,表面留了活口,实际架起高墙。
美军基地的烟还没散尽,谈判桌前的倒计时滴答作响。哈梅内伊那句“全力以赴”的宣言,与其说是讲给敌人听,不如说是喊给全世界:当导弹和外交被同时摆上赌桌,伊朗的筹码,已经握满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