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俄方信心满满,朝鲜或再增兵10万,普京向华做出重要承诺

发布日期:2025-09-11 19:19    点击次数:178

怎么一夜之间,乌克兰的战场上就冒出了一群朝鲜士兵,他们又是用什么换来了这场远赴他乡的“出征”?

这事儿还得从前线说起。2024年底,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战斗打得正胶着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批朝鲜特种部队。据说这些人作战风格相当硬核,能在零下15度的雪地里趴上72个小时,饿了就啃几口冻土豆,靠着这种极端战术硬是帮俄军撕开了一道口子。后来朝鲜官方也承认了,说在那场战斗里阵亡了101名士兵。

这还只是个开始。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代理州长辛施泰因后来跟媒体透露,朝鲜那边可能还要派超过10万人的“志愿军”过来,而且是成建制的,连坦克兵这种专业兵种都可能包括在内。这么大规模的外国援军,在俄乌冲突里还是头一回。

大家都在猜,朝鲜图什么?其实这背后是一场巨大的交易。从2023年8月开始,就有四艘被制裁的货轮,在朝鲜的罗津港和俄罗斯的杜奈港之间来回跑,运了差不多1.58万个集装箱的军火过去。光是炮弹,数量就超过了600万发。这些都是苏式弹药,俄军拿过来就能用,刚好填上了前线每天消耗上万发炮弹的无底洞。

韩国那边有智库算了一笔账,说朝鲜光靠卖这些军火,就赚了至少200亿美元。这个数字很夸张,差不多是他们2023年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倍。他们卖的弹药价格也低得吓人,一枚122毫米的榴弹炮炮弹,单价就300美元,国际市场上怎么也得卖到2000美元以上。有人说这是因为朝鲜自己的军工产能过剩,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出来换点东西。

钱其实是次要的,真正的好处在台面上看不到。朝鲜用这些“白菜价”的炮弹,换来了俄罗斯压箱底的尖端技术。比如卫星制导系统,据说拿到手之后,朝鲜导弹的打击精度一下子从偏离三公里,缩小到了100米以内。这个提升太关键了,意味着韩国首尔的防空系统可能一下子就成了摆设。

除了导弹技术,还有核潜艇的降噪技术。前阵子金正恩去视察了一艘新型的核动力潜艇,懂行的人一看潜艇耐压壳体的设计,就说这明显带着俄罗斯的风格。这些技术的价值,根本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战场现在好像成了朝鲜新武器的“免费测试场”。一些军事观察家发现,朝鲜送过去的武器不光是老旧的库存,还有像KN-23战术弹道导弹和KN-25超大口径远程火箭炮这类新家伙。这些武器在实战中表现怎么样,数据能第一时间反馈回去,帮他们进行技术改进。这么一来,他们对韩国和日本的远程威慑能力,变得越来越真实了。

双方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做买卖。俄朝两国后来签了个《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里面白纸黑字写着“军事互助条款”。意思很简单,就是任何一方要是被打了,另一方就要提供包括军事技术、装备和人员在内的所有支持。这基本上就是个准同盟关系,让朝鲜一下子有了自苏联解体以来最硬的靠山。

有了这个靠山,朝鲜在外交上说话的底气也足了。美国本来想推动联合国搞第12轮新制裁,结果被俄罗斯一票否决。特朗普政府那时候也挺尴尬的,白宫官员说愿意和金正恩接触,结果被金与正直接怼了回去,说“朝美会晤只是美方单方面的幻想”,还嘲讽美国“活在2018年的旧梦里”。

当然,俄罗斯也不是白帮忙的。除了拿到急需的炮弹,朝鲜的大军也牵制了美日韩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作为回报,俄罗斯据说每个月给朝鲜提供3万吨石油和大量的粮食。这些东西对被严厉制裁的朝鲜来说,就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军事机器运转的生命线,也让金正恩的政权在国内更加稳固。

这边的俄朝打得火热,另一边的美国也没闲着。美国政府批准向乌克兰出售3350枚ERAM远程攻击导弹,这笔钱由欧洲国家出,乌克兰不用掏钱,而且交付速度很快,号称六周内就能完成。这种导弹射程很远,足够打到乌东四州的俄军目标,甚至能威胁到俄罗斯西部的一些州。

不过美国人也很谨慎,他们把导弹运到波兰就不管了,让乌克兰自己想办法运回国,这样就避免了和俄罗斯的直接冲突。

整个东北亚的局势因为这件事变得异常紧张。韩国李在明政府据说正在和美国秘密谈判,想在2027年之前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而日本内阁则通过了创纪录的国防预算,准备采购“战斧”巡航导弹这种进攻性武器。整个地区好像都被拖进了一场谁也不想看到的军备竞赛里。

这场用炮弹和芯片堆起来的同盟,既不是冷战时期的阵营对抗,也不是斯大林式的意识形态联合,它更像是一场21世纪的雇佣兵战争。



上一篇:俄罗斯拟将女权主义列为极端主义:一场围绕性别与人口的争议风暴
下一篇:新加坡暗藏“小心思”,区域局势变得复杂,国际格局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