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强大只是遮羞布?把抗战当项目复盘,才看懂当年输在哪
很多人聊抗战,聊着聊着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最后结论特简单:日本太强,我们太弱。
这话对,但属于正确的废话。就像你问一个项目为什么黄了,产品经理跟你说,因为对手公司太牛逼。你要是老板,能当场把丫优化掉。
复盘一个失败的项目,光说对手强大没用,你得看自己团队的KPI是怎么崩的,预算是怎么没的,部门墙是怎么垒起来的,谁在会上喊得最响,谁在私下里和对手眉来眼去。
抗战这事儿,本质上也是一个被拖了八年的超大型“项目”。扒开“日本强大”这层遮羞布,底下全是人性、利益和各种骚操作。
说白了,当年我们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两个。一个是“怎么打赢日本人”,另一个更要命的,是“怎么让‘我们’真的变成我们”。
先破除一个迷思,觉得日本是个弹丸小国。
那是现在。当年的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真·列强。七千多万人口,比法国意大利都多。工业产值亚洲第一,能下饺子一样造航母,海军规模全球前三。这是什么概念?这就不是什么小公司的突然爆款,这是个已经上市多年的行业巨头,产品、技术、资金、人才,全齐了。
他们的战争机器,是为中国战场“深度定制”的。轻步兵、豆战车、山地炮,突出一个机动灵活火力足。不是跟你玩什么堂堂正正的骑士对决,而是用最经济、最高效的方式,找你防线最薄弱的地方,一刀捅穿。打法极其精明,目标极其明确。
反观我们这边,像一个规模庞大但管理混乱的巨型公司。
总公司(国府)下面,一堆子公司(地方军阀)、合资公司(杂牌军)、甚至还有几个没完全收购的天使轮团队(游击队)。名义上都是一家人,实际上各怀鬼胎。
装备差?确实差。汉阳造对三八大盖,日常操作。但更要命的是软件不行。
北洋时代的老油条,地方拉起来的保安团,抓来的壮丁,扔到一个战壕里,长官口音都听不懂,怎么打?战术思想还停留在排队枪毙的年代,最爱搞正面硬刚。日军一个机动穿插,侧翼迂回,整条防线就跟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了。
这叫什么?这叫用农业时代的思维,去打工业时代的战争。用散装团队,去碰一体化战车。
更魔幻的是后勤。前线士兵饿得啃树皮,后方物资层层克扣。一箱罐头,从重庆出发,运到前线连箱子都剩不下。这不叫腐败,这叫“供应链损耗”。每个经手的“中间商”,都要赚点差价。打仗?打仗哪有倒卖军火重要。
士兵的士气,全靠几句口号吊着。顺风仗还能喊两声,一旦战事不顺,指挥官先跑了,部队一哄而散,丢盔弃甲,甚至成建制投敌。这不是士兵怂,是心凉了。你让他为国捐躯,他回头一看,“国”在哪?“国”在后方某些人的银行账户里。
这就引出了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也就是国民政府高层,到底想不想打?
答案是:想,但又没完全想。
蒋老板的心态,像极了一个被逼到墙角的CEO。一方面,他得对外表现出“公司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不然没法跟股东(全国人民)交代。另一方面,他又怕真的打光了家底,自己被踢出董事会。
所以,整个抗战初期,国府的战略就突出一个“扭捏”。
一边在正面战场搞几次“表演赛”式的大会战,比如淞沪,打得血肉横飞,主要是给国际社会看的:各位VC(英美列强),看到了吗?我们项目很有潜力,快来投资啊!只要你们的钱和技术一到,我们分分钟反杀。
另一边,又通过各种秘密渠道,跟日本“产品经理”喝茶聊天,试探“收购”的可能性。什么“局部和平”,什么“亚洲共荣”,价码谈不拢而已。汪精卫这种,就是觉得价码合适,直接带着团队跳槽了。
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直接导致了整个战局的拉胯。
前线将领今天接到命令死守,明天接到命令转进。刚制定好的作战计划,因为某位大员跟老板吹了阵风,立马推倒重来。命令一天三变,神仙也打不赢。
豫湘桂会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日军都打到家门口了,这边的第一反应不是如何协同防御,而是怎么保存自己的嫡系部队。让杂牌军去顶最硬的骨头,中央军在后面“战略性后撤”。结果呢?防线一触即溃。日军开着车在大后方搞武装游行,仓库里的粮食、弹药、武器,原封不动留给敌人。士兵跑,军官跑,城市直接空了。
丢人吗?太丢人了。但这不就是公司政治的极致体现吗?项目要黄了,A部门想的是怎么把责任甩给B部门,老板想的是怎么保住自己的核心资产,至于项目本身,谁在乎?
所谓游击区,更是把这种“公司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按理说,正面战场顶不住,敌后游击应该遍地开花。但实际上呢?各路“团队”各自为政。中央军提防地方军,地方军看不起游击队,游击队之间还分山头。本该是协同作战的友军,互相摩擦、抢地盘、断补给的“骚操作”层出不穷。
情报不共享,行动不协调。一个地方的部队想搞个反击,方案报上去,等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日军一看,你们这帮人根本捏不到一块儿,正好,我一个个收拾。结果就是根据地越打越小,机会一个个错失。
整个战争期间,国府上下都弥漫着一种“等靠要”的巨婴心态。
打不过?等外援。美国爸爸的装备马上就到,英国叔叔的调停就在路上。结果呢?外援那点东西,要么在路上被德国潜艇干了,要么到了缅甸被日本人截了,好不容易运到国内,又被各级“供应链”扒了一层皮。真正到一线士兵手里的,还不如自己手里的老套筒好使。
内部搞不定?继续幻想谈判。从头到尾,秘密谈判的小动作就没停过。总有那么一帮“聪明人”,觉得可以靠割让点利益,换来一时的苟安。他们不明白,或者假装不明白,对于一头饿狼来说,你割肉喂它,只会让它觉得你更虚弱,下一次咬得更狠。
所以你看,抗战打得那么惨,表面上看是武器装备的代差,是国力的悬殊。但掀开表皮,你会看到一个千疮百孔的内部系统。
一个连自己人都信不过的领导层。
一个靠人情而不是制度运行的指挥体系。
一个层层克扣、私欲横流的补给网络。
一个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天降猛男”的投机心态。
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敌人就在城外,炮弹都落到院子里了,你家里人还在为分家产打得头破血流。
战争这东西,最是无情,它只看结果,不听解释。你的战略犹豫一秒,前线就要多死一万。你的内部多一分内耗,敌人的刀就离你的脖子近一寸。
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敌人有多凶悍,而是自己人总在动摇。总想着留后路,总想着搞平衡,总想着等别人来救。
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此。一个组织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来自外部的竞争者,而是由内而生的腐朽、猜忌和涣散。当你自己从根上烂掉的时候,哪怕对手只是轻轻一推,你这棵参天大树也会轰然倒塌。
还好,当年有人没指望那棵烂了根的树。他们在敌后,在山沟里,在人民中,自己种下了一片新的森林。这片森林,才是我们最后没被亡国灭种的底气。
就这么简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