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奇迹!朱婷5连胜率队掀翻津京,双塔战术锁死李盈莹
别吵吵,先看这个球——李盈莹卯足了劲儿起跳,一记标志性的重扣试图撕开对面防线,但在网口,仿佛凭空升起两堵墙,啪!
球被结结实实地闷了回来,砸在她自己半场的地板上。
澳门综艺馆里,一瞬间的死寂后,是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这几乎就是过去一周多,整个全运会女排赛场的缩影。
当家国手、卫冕冠军核心李盈莹,被曾经人见人欺的河南女排当“boss”给刷了。
没错,我说的就是3:0横扫卫冕冠军天津,紧接着又是一路连胜,3:0把北京队也挑落马下,豪取五连胜提前撞线八强的河南队。
[1][2][3][4] 要知道,开赛前你要跟我说河南能取得这成绩,我估计会劝你少喝点。
这故事该从哪儿讲起呢?
干脆就从朱婷喊的那几句意大利语开始吧。
在跟北京队磨到关键分的节骨眼上,暂停时朱婷没跟教练嘀咕,反倒是冲着队友,嘴里蹦出几个流利的意大利语战术代号。
场上那几个河南妹子,愣了一下然后秒懂,下一个回合防守阵型立马不一样了。
对手北京队,连带她们的教练,估计当时脑子里就一句:“嘛情况?”
这就是现在这支河南队的“核武器”——一个刚从世界顶级职业联赛淬炼归来,不仅带着一身还没冷却的杀气,还顺手把“高维打法说明书”揣回兜里的朱婷。
[5] 她已经不是那个只需要一门心思抡圆了胳膊扣球的重炮手了,如今的她,更像是球队场上的第二个CPU。
什么时候该变节奏,什么时候要换人加强后排,她甚至比场边的教练反应还快。
打天津那场,第三局僵持阶段,就是她提醒教练用蔡晓晴换下段梦可,结果那小姑娘上去两次关键防守,直接浇灭了天津队的反扑。
[6] 这哪是打球,这简直是开卷考试,朱婷一个人把答案全背下来了。
说回开头那一幕,把李盈莹封死的那“两堵墙”,就是河南队身高超过1米95的副攻韩雯雅和接应段梦可。
标题里说“1米98双塔”可能有点夸张,但这两位组成的网口高压,绝对是本届全运会的噩梦级配置。
天津队过去在国内赛场之所以横,很大程度就是依赖李盈莹这个强点,一传到位直接给四号位猛砸,简单粗暴但有效。
可当这个点被掐住,就像电脑被拔了电源,天津队瞬间进攻体系瘫痪,失误满天飞。
数据不会骗人,河南队过去在联赛里进攻效率常年垫底,大概42%左右。
这次呢?
飙到了68%。
防守起球率,全运会第一。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一个学渣突然门门考第一,你除了怀疑他是不是带了“隐形耳机”进考场,没别的解释。
而朱婷就是那个“信号源”,她带回来的,不只是先进的战术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我能赢”的气场。
这种气场,让那些以往习惯了输球的年轻队员们,一个个眼里开始有光,敢下手、敢做动作了。
当然,有人会说,赢个天津和北京有什么了不起,一个伤病满营,一个本来就不是争冠热门。
这话听着有点酸,但也不全错。
天津队那边,主帅陈方也确实在玩“乾坤大挪移”,把王艺竹挪到接应,搞“两翼齐飞”分担李盈莹的压力,但这更像是发现主力航母快没油了,赶紧把护卫舰推上来凑合。
而隔壁B组的山东队,新帅温媛带队也是五连胜,同样虎视眈眈。
江苏队那边就更不用提了,张常宁、龚翔宇、倪非凡组成的“一传铁三角”,稳得就像瑞士银行的保险柜,四场球一局未失。
所以你看,这届全运会特有意思。
强弱分化极其明显,四川、澳门、香港这些队伍几乎就是来“旅游”的。
真正的看点,是几大豪门在互相“算计”和“试探”,而河南这匹黑马,则像个不讲理的闯入者,一脚踹开了“贵宾室”大门,把一桌麻将给掀了。
接下来的戏码就更有趣了,小组赛末轮,河南要硬碰江苏。
一边是朱婷引领的“降维打击”,把排球玩成了即时战略游戏;另一边是江苏队水银泻地般的整体排球,每个人都是体系里严丝合缝的齿轮。
这场球,已经不是简单的小组头名之争了,它更像是在问国内排坛一个问题:未来的路,究竟是靠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还是依赖一套精密的“团队作战系统”?
这问题,恐怕没人能立刻给出答案。
但看着澳门场馆里那个皮肤黝黑、在场上用双语指挥队友的河南姑娘,我突然觉得,成年人的世界里或许没有圣诞老人,但一个能把“泥潭”变成“高地”的超级巨星,可能就是体育世界里最接近奇迹的东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