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一年交付10架,1300架订单需耗时130年?外媒称C919难与波音匹敌

发布日期:2025-08-27 09:13    点击次数:86

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排得满满当当,可交付速度却慢得令人着急,外媒直言它恐怕难以跟波音抗衡。在产能出现瓶颈的情况下,1300多架订单还得等上百年?这个疑问牵动着不少人的心,何时才能打破垄断局面呢?

订单丰厚产能待提

C919这架国产大飞机自从启动以来,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但订单数字挺扎实的,一看就挺亮眼。早在2008年,中国商飞公司成立时,C919项目就正式开启了,那个时候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造出一款能够和波音737、空客A320一较高低的窄体客机。

从起步设计到首次试飞,花了差不多十年时间,直到2017年5月,C919终于展翅高飞了。到2022年底,第一架批量生产的飞机就交到中国东方航空手上,2023年5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到2024年年底,累计交付了12架飞机,主要让国内的几家大型航空公司使用。

关于订单情况,据统计,目前总数已经超过1300架意向订单,涵盖国内三大航空公司、租赁企业,还有一些海外客户。像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中国南方航空这些大客户,订单都挺多的,东航单签了100架。国外方面也有些动静,比如布鲁内航和印尼的意向合作,不过大部分还停留在框架协议的阶段。

产能方面,目前一年交付大概在10到20架左右,2024年的目标定在12架,2025年上半年大概交付个十几架。为什么发展得这么缓慢呢?主要就是供应链和测试环节卡得比较紧,关键部件比如发动机,还得依赖进口的CFM LEAP-1C,国产化比例大概在60%左右,机身和内饰基本都是国产的了,但航电系统什么的还得一步步替换,进展比较慢。

波音和空客的生产能力差得远呢,波音在2024年前三季度就交付了291架,而空客已经交了497架,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订单量也不少,达到了1300架,要按现在的速度来算,得好几十年才能全部交完,这听起来挺吓人的,但实际上产能正逐步提升。商飞这边也在上海扩大生产线,计划到2025年产能能达到50架左右,实际交付大概就在30架上下。

C919自从商飞推出以来,累计飞行小时数已经过万,安全情况也挺让人放心的,主要在国内航线跑,乘客的反映也挺不错。订单多说明市场挺认可的,特别是国内的飞行需求很大,预计接下来几年,中国的市场在全球飞机订单中将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产能紧张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事,但可不是长远的困扰。商飞正拼命优化装配线,增添了不少本土供应商。像CJ-1000A国产发动机,已经在进行测试,几年的时间应该能装上飞机。从订单来看,已有确实的订单约386架,其余大多是意向订单,可这些也是够用的,足够推动产量不断扩大了。

外媒唱衰事实回应

外媒总喜欢说C919不是波音的对手,产能小,国产化程度也不够,还得看欧美那边的脸色。像路透社和一些西方航空媒体,经常提到美欧的适航证还没下来,C919只能在国内飞,国际市场根本打不开。确实,到了2025年8月,FAA和EASA的认证还在拖着,最近EASA还表示至少还要再等个3到6年,主要是因为审查很苛刻,要符合安全标准,涉及不少技术细节。

外媒总是拿国产化率说事儿,说C919只有60%,就觉得它是组装机,发动机和航电都得靠进口,自主性差。其实,波音787的自主率也才70%,但他们倒是不怎么提这些。其实,C919的机身结构和内饰全部都是中国团队搞定的,复合材料用得挺多,设计上借鉴了国际一些经验,但核心技术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成果。

科研人员花了上万小时调试气动布局,进行过无数次风洞测试。外媒对产能提出质疑,认为一年只能产10架飞机,1300个订单也得130年,这算法太简单,也没考虑到产能提升的曲线。商飞的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年产150架,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实实在在的计划,新建的生产基地也已经在建设中,供应链的稳固也在逐步推进。

波音自己也遇到麻烦,737 MAX停飞了两年,交付率跌到谷底,现在还得面对罢工和关税困扰。中国一暂停波音交付,订单一下子少了上百架,转头投向空客和C919。外媒说C919难成威胁,因为国际认证卡壳,但没想到中国市场那么大,光国内的订单就能吃几年。

C919已经开始飞香港航线,可以算是迈出走出大陆的第一步了。有些报道说中国用贸易战推动C919,但实际上,靠性能说话才最重要,燃油效率和A320neo差不多,维修费也低,特别适合中短途航线。一些网友算账,说百年生产史,忽略了行业的规律,新机型刚起步的时候,波音737第一年也只交付几架,现如今月产量已经上几十架了。

外媒的偏见挺明显的,总喜欢夸大一些问题,不过用数据来说话,目标到2025年交付30架,订单还在稳步增长,海外客户也有意向在谈。说C919完不完美也不太合适,但它确实打破了之前的垄断局面,让西方那些大公司开始警惕起来。像简单飞行网报的那样,美国还续签了发动机出口许可,说明他们其实也挺依赖中国市场的。面对那些唱衰的声音,得冷静看本质,C919一点点在进步,外媒那些调调大多是因为竞争压力,心里有点焦虑罢了。

未来展望信心十足

展望未来,C919的发展可真让人充满期待,产能难题慢慢会迎刃而解,新建的生产基地一建成,年产能达到150架,根本不是梦。商飞也在安排C919的缩短款和加长款,满足不同航线的多样化需求。国产发动机CJ-1000A的测试挺顺利,预计到2027年左右能拿到认证,等正式启用后,国产化水平能超过80%以上。

未来订单还会不断增加,国内航空行业的增长速度非常快,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机队规模会跃升为全球第一,C919的份额也会大幅提升。虽然国际市场存在一些门槛,但亚非拉等地区国家都挺感兴趣,像印尼和文莱已经在洽谈购机事宜。EASA的认证虽然推迟了,但商飞一直在配合审查,提交资料,早晚会得到批准。

波音和空客遇到的麻烦,反而给了C919一些机遇。波音要在2025年前完成交付,确保目标很难实现,空客的供应链也比较紧张。C919在运营方面表现不错,调度的可靠性接近99%,基本和西方那些机型差不多。未来几年,商飞会增加投入,研发宽体机C929,目标是与787和A350抗衡。虽然不能说马上就要超越,但在弯道超车的路上,已经打下了基础。中国的航空工业从零起步,现在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订单1300架,真是底气十足啊,产能从10架逐步爬升到30,再到150,节奏挺稳的。外媒说还不是对手,但市场会用事实说话,C919已经在飞,乘客的选择越来越多。有时间验证,它一定会证明自己的价值。中国制造在航空行业已经站稳了脚跟。



上一篇:仁爱礁23年炼狱:菲军住破船,通讯靠蓄电池,这日子谁能受得了?
下一篇:泥石流吞没军车,2老兵长眠,6新兵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