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亿福利支出压垮德国,90后开始为父辈买单?
什么?!被众多国人视作“人间天堂”、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福利的德国,竟然坚持不下去了?
是的,你没听错,现任德国总理默茨亲口承认:德国的高福利制度已发展到难以为继的地步。
两天前,在一场地方会议上,德国总理默茨表示需要对德国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改革”是委婉的说法,说白了就是:政府养不起这么多德国人了,大家得自己想办法!
去年,德国政府的福利支出达470亿欧元,平摊到每个德国人身上约为562欧元(约合4663元人民币)。听上去不多,但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等大宗支出并未计算在内。这470亿欧元指的是一般性补贴,比如育儿、租房、养老等补助。
默茨解释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经济产出不足”。今年二季度,德国GDP下跌了0.3%,企业效益不佳,导致政府税收减少。
他坦言:自己既不想削减德国人的福利,也不想对企业加税。
那么钱从哪里来?
默茨没有明说,只用“创造性方案”来形容即将推出的新福利政策。
外界推测,无非两条路:要么多印欧元,要么加大对富人的征税。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唱衰德国的福利模式,批评其是“大锅饭”“养懒汉”。而德国人以往的回应是:“国家有义务让每个公民过上体面的生活。”
新加坡的李光耀曾指出:给公民发放高福利固然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但从财政角度看,高福利是不可持续的。
他甚至大胆预言:欧洲的高福利从20世纪70年代算起,最多持续3代人,就会崩溃。
如今德国社会的主力军,正是以90后、00后为主的第三代人,如果崩溃,他们肯定要为父辈留下的高福利买单。难道李光耀的预言真要应验?
具体来说,李光耀不看好德国福利制度的原因有二:
第一,德国高福利的根基在于强大的制造业。二战后,德国人奋发努力,在一片废墟中重建国家。先进的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赚取超额外汇,企业利润高,政府税收多,自然发得起福利。
但如今,后发国家步步紧逼,德国制造业不得不与之竞争,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维持高福利的高税收,又从何而来?
第二,过高的福利滋养惰性。李光耀曾说,以新加坡的条件,完全有能力给公民发放高福利,但他不会这么做。要保持新加坡在全球的竞争力,就必须让国民保持一定的紧张感,不能助长不劳而获的风气。
“高福利养懒汉”还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低生育率。德国把公民照顾得太周到,大家没了后顾之忧,反而更不愿生孩子。为弥补劳动力不足,德国被迫引进移民。大量非法移民和以难民为幌子的人趁机涌入德国享受福利,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
其实,在德国之前,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早已发生过财政危机。这些国家政府严重入不敷出,靠发债度日,被美国人调侃为“欧猪四国”(PIIGS)。
支持者认为,发债发福利体现了政府的担当,宁可负债也要让公民过好日子;反对者则批评这是寅吃卯粮,对子孙后代极不负责。
第一个倒下的希腊,至今仍在为曾经的挥霍还债——除了水和空气,能卖的资产基本都已抵押给外国公司。希腊老人的退休金锐减一半,年轻人背井离乡,远赴西欧或美国打工。
如今,这股衰退之风终于吹到了德国。一位德国朋友告诉我,现在每天报纸上登的都是坏消息。德国人开始争论谁该为衰退负责,社会戾气加重,再难像过去那样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商议问题。
以前德国人觉得“选谁都差不多”,如今却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支持曾被主流舆论排斥的选择党(AfD)——一个被质疑带有纳粹倾向的新右翼政党。
在上次选举中,选择党的得票率已升至第二,险些拿到组阁权。如果这次默茨真的敢削减德国人的福利,明年我们或许就将目睹历史重演。
参考资料:
《李光耀观天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德国总理默茨称经济疲软无法维持现有福利体系》观察者网
《李工真德国史系列讲座》B站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