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朝鲜靠中国机床造导弹?美媒:金正恩一挥手,两万五工人入俄

发布日期:2025-09-18 23:21    点击次数:186

金正恩一声令下,25000名朝鲜工人开赴俄罗斯工厂,日夜组装无人机;与此同时,平壤导弹厂里,中国产的数控机床正轰隆隆地切削着KN-24导弹的金属部件——这不是电影剧本,而是2025年夏天正在发生的现实。

美媒炸锅了,说朝鲜用“中国制造”造导弹支援俄军,还派几万工人去帮俄罗斯打仗。 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卫星图、现场照片、工人采访,全都能对上号。

先说导弹厂。 2025年8月底,朝鲜官方高调放出金正恩视察新导弹工厂的画面。 厂子不大,但全自动流水线一开,效率直接拉满。 以前一个月造几十枚,现在能翻好几倍。 主打产品叫KN-24,射程400公里,能扛500公斤弹头,跟俄军现役的“伊斯坎德尔-M”一个级别。 乌克兰前线不少炮兵部队,一半以上的弹药补给靠它撑着。

有意思的是,外媒扒照片发现,厂里那些正在铣削导弹外壳、钻孔定位的数控机床,清一色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 这些机器原本是民用级别的,切个汽车零件、模具什么的完全没问题。 但朝鲜人把它们搬进军工车间,调个程序、换套夹具,立马就能加工导弹精密部件。 误差小、寿命长,故障率比以前低了一大截。

这不是朝鲜第一次这么干。 早在2017年,情报机构就发现他们通过中间商,从中国和俄罗斯偷偷买进CNC设备,绕开国际制裁。 2024年7月,卫星拍到一座新建的“超现代精密弹药厂”,里面运转的大型机械,经比对确认是中国某品牌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 到了2025年,这套系统已经玩得炉火纯青,KN-24的弹体一致性肉眼可见地提升。

再说人。 2025年6月,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访朝,双方敲定:朝鲜派1000名排雷专家、5000名工程兵,去库尔斯克前线帮俄军排雷修路。 那地方是乌军反攻重点,地雷密布,俄军工兵根本忙不过来。 朝鲜人7月就到位了,扛着金属探测器、手工排雷工具,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硬是把补给通道给清出来了。

但这只是开胃菜。 同月,日本NHK爆出猛料:朝鲜正计划向俄罗斯“阿拉布加”无人机工厂派遣25000名产业工人。 这厂子专门组装“天竺葵-2”——也就是伊朗“沙赫德”无人机的俄制版。 俄军前线消耗太大,本地工人不够用,只能找外援。 朝鲜工人6月签协议,7月分批坐西伯利亚铁路进厂,8月已全面上岗。

这些工人不是普通民工。 多数有军工背景,懂机械、会看图、上手快。 俄罗斯主管发下电路板和翼面图纸,他们戴上手套就干,焊接、组装、测试,12小时轮班连轴转。 产量从每月几百架,硬生生拉到上千架。 BBC采访过几个工人,说“像奴隶一样干活”,但工资比国内高,还能学技术。 俄罗斯教他们怎么调飞控、怎么装战斗部,朝鲜人记下来,准备带回国自己造。

不光是无人机。 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从朝鲜进口的170毫米自行榴弹炮,射程远、精度高,打得乌军阵地抬不起头。 这些炮弹也是朝鲜厂里用中国机床加工的弹体,装上引信就往港口运。 船一靠岸,卡车直接拉上前线。 部分俄军炮兵单位,弹药补给全靠朝鲜供应,一天断货都撑不住。

工人到了俄罗斯,不光拧螺丝。 他们还帮着调试生产线设备,优化工艺流程。 比如某条无人机总装线,原来卡在电路检测环节,朝鲜工人提了个小改动,产量立马提升30%。 成品无人机装上卡车,贴上“天竺葵-2”标签,连夜运往哈尔科夫、顿涅茨克方向。 乌军阵地时不时就被FPV自杀无人机炸个底朝天——操作这些无人机的,不少是刚在俄罗斯受训完的朝鲜士兵。

2025年7月,韩国情报部门更新数据:朝鲜实际派往俄罗斯的,不止25000名工人,还有30000名作战部队。

这些士兵坐火车到库尔斯克,下车直接领装备,投入防御作战。 他们学无人机操作特别快,俄罗斯教官演示一遍,朝鲜兵就能上手发射。 前线视频里,FPV无人机俯冲炸坦克的画面,操控者口音明显不是俄语。

工厂里,中国机床还在转。 KN-24的弹体一批批下线,堆在仓库等装箱。 工人宿舍区,朝鲜工人们吃着俄式炖菜,讨论着今天又学会了哪种电路板焊接技巧。 莫斯科称这是“特殊信任的友好关系”,平壤则默默记下每一台设备的型号、每一张图纸的参数。 没人提制裁,也没人提国际法。 机器在响,人在干活,导弹和无人机正源源不断流向战场。



上一篇:女民兵李思颖阅兵结束后再次收获喜悦
下一篇:美5架F-35驻波多黎各,委渔民遭扣8小时,谁在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