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持股还是持币?港股国庆大涨背后,揭示投资最关键的心态秘诀

发布日期:2025-10-10 18:07    点击次数:150

每逢国庆,股民们总会拎着老话题反复掂量: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这可谓市场里的“终极纠结”。但其实,有人根本不参与这个心理拉扯。比如那些真正懂投资的人,他们早就和节日划清界线,压根不理会对账单上的数字是红是绿,因为在持有长期仓位的眼里,节日跟买卖真的没啥关系。

但说到那些纠结的人,大多是短期投机客,甚至加了杠杆的激进玩家。他们对于长假后的市场不确定性充满隐忧,外加每天利息在那滴滴答答地跳,就怕哪天市场突然变脸,自己辛苦赚来的辛苦钱打了水漂。可换个角度,这种怕涨怕跌的心态,本质上就是对自己投资逻辑的不自信。毕竟,投资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一时的波动真的不值得天天伤肝。

回头看看港股昨天的表现,一场大涨直接创了新高。估计不少国庆前掐着点清仓的人此刻正悔得牙根发痒。当行情砸过脸的时候,他们只会想:“早知道我就再坚持两天!”但问题是,这个早知道根本不存在。市场本来就是变幻莫测,今天喜笑颜开,明天可能就阴云密布。与其天天盯着波动拿情绪喂市场,不如学学那些“躺平流”,调整好仓位安心过节。

港股这波大涨确实有点看头,比如香港银行间隔夜利率(HIBOR)突然飙升到年内新高。不少半吊子分析者看着利率上涨就开喊:“糟了,流动性紧缩,股市危险。”但正经玩市场的人都知道,这种分析连门槛都没摸着。HIBOR利率说的是银行间隔夜拆借资金的情况,跟股市里的流动性完全就是两码事。行情出人意料,大涨真不是偶然,这可是跨国资金纷纷涌入的结果。

这就得说到港美利差了。HIBOR利率走高,港美资金成本差逐渐缩小,跨国自然加速杀回香港。而这些回流资金可不是在银行账户里躺平,他们的去处主要有三:港股、楼市和实体经济。其中,港股成了最大的“吸金池”。那么,这突如其来的资金潮就让市场画风变得很有戏剧性:银行间流动性紧张,但股市却活力四射,大涨到怀疑人生。

这种反向表现,就是为什么市场流动性并非等价于股市流动性的原因。类似现象放在国内市场也成立。国庆前央行祭出了一波大手笔:足足1.1万亿逆回购资金投放。然而,别以为流动性宽松就是股市的福音。事实恰好相反,长债利率马上下行,市场成本普降,这种调整可能还会对跨国资金回流产生抑制作用。老话怎么说来着?“看着管用,不代表真管用。”

再看隔壁美国那边的各种骚操作。ADP就业数据大滑坡,预期增加变实际减少,美联储降息预期一下子被推高了。加上政府停摆的热闹戏码,两个党派你来我往地政治斗争,甚至川普还放话要永久性裁减政府雇员。这搞得人心惶惶,但以资金回流的速度看,美联储降息真是势在必行。这波频繁调控数据的举动,其实就是想把预期调得稳一点,防止市场出现一窝蜂的羊群效应。

回到港股表现,细看行业变化还是能发现资金正在逐步抱团。比如科技股风头无两,中芯国际直接大涨了12%,一举创新高。而地产和消费板块则相对惨淡,地产甚至重挫超过3%。这种割裂式行情让人明白,尽管市场终有均值回归,但短期资金的偏好会被放大到极致。每次到了这种时候,那些爱搞小聪明频繁切换仓位的人,反倒赚不着钱,甚至赔了精力。这可是牛市里最可怕的事!

说到底,投资需要耐心,需要格局。熬过了短期波动,才能咬到盈利的肉。“聪明人”动来动去最终踏空。最后港股在国庆假期给了个甜蜜红包,也算是对所有投资者的一点小奖励。至于未来怎么走?各位吃瓜群众尽管往后看。聪明太难,听天由命或许更轻松。

所以说,盯着股市想灵光乍现的机会重要吗?真正困扰我们的,难道不是如何盯住自己的长远初心?



上一篇:“我店模式”真相大揭秘,你的投资是否安全?
下一篇:摩根士丹利利率策略师认为,美国国债期权定价显示自10月1日开始的